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著名荷兰裔美国作家房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已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郁达夫就曾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房龙发表了一系列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的通俗历史著作,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房龙多才多艺,精通十种文字,拉得一手优美的小提琴,这一切都注定房龙会是一个人民的作家,将对广大读者产生深刻的启迪和影响。 圣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遗产,它对欧洲文化及人类文化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贡献。本书以简洁优美的笔触,解读了这部伟大作品,同时,也勾勒出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人物,深奥的教义,频繁的战争,在房龙的娓娓叙述之下变得清晰而迷人。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希腊神话故事》为读者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作为反映古希腊神祗和英雄故事的《希腊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书波澜状阔的文化氛围和悲壮的历史,亦为读者掀开了那令世界难以忘怀的扉页……本卷为《阿耳戈英雄们的故事》。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全名《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在生存竞争中优势种类的保存》 -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
睡梦初醒,肢肌中只听得雨声滴答。睁开眼睛,屋子里有些阴暗。从二楼的窗子里望出去,那棵柿子树只看得见一个顶梢,茂盛的枝叶承着雨水,闪闪发光。。。
《希腊神话故事》为读者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作为反映古希腊神祗和英雄故事的《希腊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书波澜状阔的文化氛围和悲壮的历史,亦为读者掀开了那令世界难以忘怀的扉页。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金乡县)人。
《断鸿零雁记》(1912年),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性的爱情。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尼摩是个不明国藉的神秘人物……
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郁达夫的小说中散发着一种天生的的伤感气质,作品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忧郁、苦闷以及颓废的思想感情,多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文字唯美,思想大胆暴露,写出了青年一代灵肉遭受的双重压抑,代表作《沉沦》是其中的佳篇。
Inspired by Irish folklore, first published in 1892, first performed in 1899.The sorrowful are dumb for thee--Lament of Morion Shehone for Miss Mary Bourke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892, The Countess Cathleen aroused fierce controversy when it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899. The play was frequently revived and almost as often revised, becoming at various points in Yeats’s career a decisive indicator of his relations with his literary and theatrical public, of his changing conception of dramatic form, and of the status of his pursuit of Maud Gonne, for whom the play was written. This volume in the Cornell Yeats reproduces the complete set of extant manuscripts preceding the play’s first publication and reassembles the extensive manuscript, proof, and authorial copy to present a crucial body of evidence of Yeats’s work and thought in drama and theater over the course of three decades.
凃雄飞 姜聪 吴鑫怡 酸奶 曹配 陈大刚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10-21 12:21:09 http://lpomsnva.com/haoshu/IsFtUHr.html